CMAU2025学术年会分会场报道: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专委会论坛
时间:2025-07-28       来源: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       浏览量:0      分享:


2025年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专委会论坛

2025年7月19日下午,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开幕后,CMAU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专业委员会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B517顺利举行。

论坛分为上下半场,8位学者围绕数智化、消费减碳、青少年绿色消费、人本营销、协同治理、低碳出行、碳普惠、认知偏误、生成式AI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与思考洞见。

论坛上半场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郭锐教授主持。

在首场报告中,浙江财经大学王建明教授指出,数智化对消费碳减排带来了极其丰富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他分别从积极层面和潜在消极层面揭示了消费端的数智化技术应用对消费碳减排的双刃影响机制及其效果。

随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孙瑾教授以童年社会化理论为基础,提出童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对成年后绿色消费行为的正向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一项二手数据和三个实验研究发现,高(vs.低)童年地位者更偏好绿色消费,这一差异可归因于其更高的代际关怀水平。此外,自然资源丰富线索与自我肯定干预可有效提升低童年地位者的代际关怀水平及其绿色消费意愿。孙瑾教授的研究从童年社会化视角拓展了绿色消费的研究成果,并为企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绿色营销策略提供了启示。

第三场报告由海南大学钟科教授发表,他提出由于消费者存在环境知识不足、归责误判、心理许可等系统性的认知偏误,即使个体拥有亲环境的动机,其消费行为结果有可能偏离其保护环境的初衷。为此,研究人员和管理者应更加关注行为的实际环境影响,精细化地设计干预手段,以达到消费减碳的目标。


在论坛上半场的最后,北京林业大学陈凯教授从社会治理角度展开论述,他认为绿色消费作为行为的组合高度依赖于情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较为复杂且具有多面性。数智化时代,实现绿色消费的全面推进,需要对社会系统中多元主体的交织互动进行深入考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形成有利绿色消费的社会结构

论坛下半场由浙江财经大学王建明教授主持。

首位报告专家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郭锐教授,他从品牌战略角度提出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当绿色技术成为标配,品牌更应该从“做环保”升级为“懂人心”。对此,人本营销(H2H Marketing)以其独特的价值愈发彰显出重要作用。基于人本营销的核心理念,绿色品牌需要设计更加人性化、感性化和情境化的营销策略,最终实现品牌向上。

来自东道主山东大学的黄潇婷教授在第二场报告中深入阐述了旅行者时空规律与旅游企业绿色转型的互动关系。她提出了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时空研究范式,通过精准识别旅游消费者的时空行为规律实现生态负荷的源头管控,运用预约制智能调度突破时空约束瓶颈,依托价值显化机制推动形成持久的行为改变;并将旅游活动转化为可测量、可调控、可反馈的,由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共同参与价值共创的绿色系统。
第三位学术报告人是中国矿业大学的芈凌云教授。她提出在消费侧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需求下,碳普惠制为全民参与碳减排提供了新路径。激励公众参与碳普惠,需深度洞察其行为决策中的心理账户效应。助推策略不仅要关注减碳行为形成的碳积分从收入到支出的心理价值评估过程,还要兼顾碳普惠中政府-公众-企业三方利益的协同共治。
在本次论坛最后一场报告中,西南财经大学熊希灵副教授展示了其团队在生成式AI这个热点话题上的新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成式AI在零成本情境展现出更高的绿色价值观,但对环保成本的支出尤为敏感;仅当补偿≥成本时其环保价值观与决策偏好会保持一致。研究初步探究了AI参与绿色决策的机遇与边界,为绿色激励设计提供新思路。
参与本次论坛的报告人和听众围绕消费减碳的市场学贡献展开了深入和热烈的讨论。

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专委会在论坛的最后向各位老师和同学发出邀请: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十届CMAU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专题研讨会将于西安召开,让我们相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赴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之约。

【稿件来源: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专委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